表姐家的女兒欣欣快上二年級,然而期末考試的成績令她大失所望, 就數學這一科就扣了整整十分。欣欣得知成績之后,眼淚奪眶而出,表姐也是異常生氣。
這個成績在班上連中等都算不上,表姐有些著急了。數學畢竟是學好一切理科課的基礎,如果一個孩子數學不占優勢,那麼基本上也就與名校失之交臂了。
「欣欣太粗心了,那麼簡單的計算題她居然也能算錯,太不認真了。」表姐不停地抱怨。
相信很多父母都跟我表姐一樣, 把孩子考差的原因都歸結于「粗心」,可真相真是如此嗎?
面對欣欣的學習情況,表姐也不知如何是好,思來想去,她決定向欣欣的數學老師請教,尋求意見建議。因為表姐知道欣欣的數學老師已經從教快二十年了,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,向他取經準沒錯。
經過一番交談,表姐醍醐灌頂,豁然開朗。
數學老師告訴表姐,孩子計算頻頻出錯,數學成績就好不了。 這多是由于孩子的計算能力薄弱造成的。綜合起來看,有三個方面的原因:
1.感知錯誤
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征,他們容易混淆相似、相近的數據或符號,因而經常出現抄錯數據、運算符號等。同時,還容易忘記進位、出現運算順序錯誤。
例如:4+12()4+21,有的孩子就會直接填等號,將12和21誤看成是相同的數據,因而白白丟分的。
2.不良的學習心態
不少孩子認為計算題簡單,是「死題目」,不需要動腦筋。所以對計算題缺乏分析以及檢查驗算。
也有孩子認為計算題是枯燥無味的,因而看到步驟較多或數字較大的題目時,產生厭煩情緒,從而使正確率大打折扣。
3.基本口算技能不過關
說到孩子的計算能力差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口算能力差,因此,做題速度慢且容易出錯。
口算是孩子學好數學的基礎,即便是大家都認為簡單,但這卻是重中之重。
簡單來說,一到三年級,20以內的加減法;表內乘法;較簡單的一位數乘兩位數等都要求熟練的口算。
所以,想要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,那麼就要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。然而口算是計算能力的基礎,需要在小學低年級把基礎打牢。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呢?通過欣欣的數學老師的解答,大致可以從三點入手。
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,需要做到這三點
1.良好的口算習慣
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有力保證,主要需要做到「一看二想三算」。
「一看」是看清楚數字、符號,避免因未看清楚每個數字和符號而口算錯誤。
「二想」是想明白運算方法的具體步驟。
「三算」是在確定運算步驟之后,認真口算或計算,認真對待。
2.掌握科學有效的口算方法
要提高口算能力,掌握科學有效的口算方法是較好的途徑。比如「湊十法」,12+6+8=?幾個數相加,如果有幾個數相加能湊成十的整數,那麼可以將加數的位置進行調換,從而方快速準確地進行口算。
3.堅持每天練習,熟能生巧
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」培養孩子的口算能力,重在堅持,最好保持每天練習3-5分鐘。同時,每天口算練習的內容盡量與當天的學習內容相一致,這樣能起到較好的鞏固作用。
在加強孩子口算能力的同時,書寫習慣和專注能力會得到加強。
要提高口算能力,練習肯定少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