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們,長這麼大,戀愛談了不老少,關于戀愛的英語表達學會了嗎?有些小伙伴想了想,談戀愛就是交朋友,交朋友就是「make friends」,那談戀愛就是「make friends」?
這……直接理解中文的話,邏輯上也說得通,但地道的英語表達可不是這樣的呀,萬一跟老外聊起來,說錯了可就尷尬了哦。
今天,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不同戀愛關系的英文表達,管他什麼戀,一篇文章給你整明白。
1 in a relationship
每年大年三十兒,總是逃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耳提面命,單身的張羅著介紹對象,戀愛中的小年輕則被問著啥時候結婚,已經結婚的就問啥時候要孩子,有孩子的被問啥時候要二胎……
「戀愛中」用英文該咋說?上一篇推文中介紹了幾種英語表白方式,可以用「fall in love」表示自己已經戀愛了,但是這里指的是正處于一段穩定的戀愛關系之中。因此,可以用「in a relationship」來表示。
飯桌上被問及感情狀態,如果小伙伴有穩定的交往對象,就可以告訴對方: 「I am in a relationship.「
或者: 「I am taken.」
當「taken」作為形容詞時,有「感興趣的,被吸引的」含義。當某人be taken with sb./sth.就說明這個人或者這件事對某人很有吸引力,或者某人對他們很感興趣。
例如,我對Matt非常感興趣,but he‘s already taken,意思就是我對Matt很感興趣,但是他已經有對象了。
2 long-distance relationship
隨著社會進步,社交軟件的迭代更新,過去書信很慢,車馬很遠,紙短情長的情況不再,如今各種社交軟件實時信息發送到你的手機上。因此不少人談戀愛都不拘泥于距離。
身邊有不少朋友因為學習和工作的原因開始了漫長的遠距離戀愛,遠距離戀愛的英文為「long-distance relationship」。
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「異地戀」,「異國戀」,相愛的兩人分居兩地,因此大部分人在維系這段遠距離戀愛時顯得異常地困難。
因為生活可能是不同頻的,如果在同一個國家還好,偶爾也可以坐動車,打飛的一解相思之苦;但如果在不同的國家,可能不僅差著十個小時的時差,還有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時長和車程,讓相聚的旅途變得波折起來。
跟「異國戀」有些相似的一種戀愛關系,「跨國戀」,英文為「cross-cultural relationship」,也叫作「cross-border love」,當兩個不同國籍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了一起,那麼這場戀愛,就被叫做「跨國戀」。
跨國戀不僅考驗戀人之間的相處,更夾雜著兩個家庭之間的磨合以及兩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。
3 crush
鮮活的生命常常充滿了精彩,比如街頭藝術家的一個眼神就會讓心跳不止,又比如舞池里俊男美女的身體互動,讓關于愛情的電波開始快速震動。
在快節奏的當下,年輕人很容易crush on sb. 好像愛一個人很容易,但是長時間地鐘情于某個人變成了一種挑戰。
因此,很多人在選擇進入一段關系時, 抱著一種取樂的態度,僅僅是date for fun。
這樣的關系,英語中被稱為「fling」。
通常 fling是兩個人達成共識、沒有壓力的一段短暫戀愛。如果硬要說有什麼不好,大概是很容易發生「這位在準備求婚,那位已經開始物色下一個fling的對象」這種尷尬情況了吧。
4 love triangle
《哈利·波特》中,哈里陷入了一段三角戀中,他愛上了好朋友羅恩的妹妹金妮,可是金妮卻在和其他人約會。
三角戀,一個多麼復雜的詞,英語表達為「love triangle」,在這種關系中,往往充斥著劈腿、咒罵。
當一個已經跟人確立關系的人陷入了三角關系中,很容易走入迷途,比如,劈腿或者出軌,用英語可以表達為「cheat on sb.」。
比如說,腳踏兩條船,「two-timing」;比如說,婚外情,「have an affair」。
小三的英文不是「little three」或者「little third」,而是 「lover」(情人), 「secret lover」(秘密情人),「homewrecker」(小三,家庭破壞者)。
當然,作為一對情侶當中的第三個人,不一定是插足者,也可能是電燈泡。電燈泡的英文可不是「electric bulb」,而是「third wheel」。
這個詞組直譯是「第三個輪子」,就像一輛腳踏車,兩個輪子就夠了,但是非要多一個輪子,三輪車也是后兩個輪子成雙成對,打頭的輪子形單影只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