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雖是一門初三才有的課程,但很多學生初一、初二時就在期待這門課,這是因為化學會做很多有趣的實驗,比其他干巴巴學知識地課有趣多了。
不過化學實驗真的是太多了,國中要學習、要記住的實驗也真的不少,如果一不小心把實驗現象、公式記混,那中考時可就沒救了。
為了避免這個現象,今天我特地準備了 《國中化學80個實驗現象總結+26個必備精華知識點》,幫孩子們把中考需要學習的化學實驗都整理歸納好~
化學課堂:金屬
有一句俗語相信每個人都聽過:真金不怕火煉,你有想過, 為什麼真金不怕火練嗎?
這是因為 「金的性質不活潑,在高溫時不與氧氣發生反應,而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。」
金屬除了與氧氣反應,還能與鹽酸、稀硫酸反應,有時會發生一些好玩的現象。
我們來講一個小實驗~
取少量鎂、鋅、鐵、銅分別與稀鹽酸、稀硫酸反應
(注意!這里不選擇濃鹽酸和濃硫酸的原因是: 濃鹽酸揮發性過強,與金屬反應產生氣體的同時會揮發出氯化氫[ HCL ],導致生成的氣體不純凈,且反應太劇烈,不安全; 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,與金屬反應時,不會產生氫氣[ H2 ]。 )
在試管中加入5ml稀鹽酸,用燃著的小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,并判斷反應后生成的氣體。
實驗過程中, 鎂表面很快生成無色氣泡,該氣泡在試管口燃燒出現藍色火焰。
參照以上實驗,分別在放有少量鋅(Zn)、鐵(Fe)或者銅(Cu)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,觀察現象,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。
實驗發現, 鋅的表面產生氣泡較快,產生的無色無味氣體在燃燒時出現藍色火焰。
鐵表面出現氣泡較慢,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,氣體燃燒也出現藍色火焰。
銅與鹽酸不發生反應
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,發現現象完全相同。
那這個產生的氣體是什麼呢?答案是: 氫氣。
由鎂、鋅、鐵可以置換出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、而銅不能的這個現象,我們可以得出結論: 鎂、鋅、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。
這種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,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,表示為:A+BC=B+AC
金屬活動性順序
如果把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,鐵釘上會有紫紅色的銅生成,這說明 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,它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。
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
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到硫酸銅溶液中,鋁絲的表面會有紫紅色的物質析出,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。
這是因為鋁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鋁,這說明 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。
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,銅絲表面出現銀白色物質,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。
這是因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,這說明 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。
經過很多個上述實驗的探究,我們歸納與總結了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:
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(H) Cu Hg Ag Pt Au
鉀 鈣 鈉 鎂 鋁 鋅 鐵 錫 鉛 氫 銅 汞 銀 鉑金
這麼長的順序死記硬背肯定是很難記住的,我們可以采用 「諧音法」來記,即: 撿個大美女,身體細纖輕,統共一百斤。
這里有一個 重點孩子們需要掌握:
有一個 知識點孩子們需要注意:
以上就是今天化學課堂的全部內容,這些內容里包含的實驗只是化學世界中的一小部分。
國中生需要掌握的實驗還有很多,接下來將分享我整理的 《國中化學80個實驗現象總結+26個必備精華知識點》內容。
資料內容